( 此則文章為個人管理心得, 若有引用及轉載需先告知原著作者)
因編輯此文章時已過今年換植季節( 相片短缺 ), 來年換植適期會以最完整之圖片再行補足
筆者長期培養著五葉松, 對五葉松有一些淺顯的管理方式,
想利用有空的時間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
(因筆者打字及編輯稍慢, 但會以龜速的進度做補充, 啪謝啦嘿!)
步驟一. 五葉松改植 --大致上可分為成品盆改植及培養盆改植--
當五葉松盆植過久時, 整個新生根系會一直往介質及盆邊空隙圍繞, 而一般成品盆的體積都會比培養盆小上好幾倍, 所以當盆植過久後一些舊根系會呈現腐敗狀態, 新的根系只會往最外圍繞, 最後根群會越遶越多, 直至整個根群塞滿盆內, 尤其是五葉松介質是以石質居多, 故! 盆內不太有多餘的可壓縮空間讓根系纏繞, 這時就要適時的換盆改植以利該株五葉松壽命延長.
而一般盆植之成品五葉松, 居多數都是靠著盆養多年後來讓五葉松以自然消耗方式讓葉長縮短, 但常有盆樹之樹勢已經過了換盆之適期, 其樹勢已經不太能負荷換盆之損耗, 此時再換盆多少會有折枝損葉之風險, 所以筆者建議成品盆五葉松四到六年換植一次, 其換植步驟包括了介質更換及根系重整等作業!
--以此株五葉松為改植示範--
圖中這棵五葉松在此盆已六年, 已到了需要更換盆土的時間點了, 換盆的同時順便給它稍大一點的成品盆, 待於新盆盆植第三年後再轉植於更小一號之成品盆. 為何有這樣一作法呢? 其原因為一棵成品之後的五葉松為了控制其葉性( 葉簽長度 ) 較會以半饑餓方式讓其樹勢控制在一定狀態! 但終其一日需有休養生息之動作, 故! 換上大一號之成品盆是為其涵養能量及作退枝之動作!( 詳圖一 )
( 圖一 )
步驟二 改植所需工具及物品之準備 --工具. 盆鉢. 介質等--
五葉松的改植雖無特定步驟及方法, 但每一個換盆環節如都顧及到, 則可降低傷亡率, 而當我們開始動手換盆時, 常常因工具不在身邊, 因而省略了該步驟, 故! 筆者建議事前先把所需物品工具置於工作迴轉範圍內, 可使改植換盆工作更為順暢. ( 詳圖二 )
( 圖二 )
步驟三 --豎立一可目測之標竿--
取一根長約40-60公分之細木條 ( 長度可依植栽高度改變 ), 再以鋁線垂直固定於植栽上半部, 以兩個出枝點為固定點, 輕輕的固定完成後以較遠處的門或窗之垂直線為參考對照, 如果標竿及門窗的垂直線略為左右平行, 則該標竿是八九不離十的垂直了, 如是! 可再次的把鋁線略為再栓緊. ( 這步驟只需注意該標竿固定是否牢固, 否則標竿會在改植動作時因而鬆脫 )
PS: 會有這一步驟之起緣是因筆者常常因每天澆水時對著來年欲換植之植栽有著一定的想法, 不管是正面角度或垂直仰角度等, 但每每在換盆改植時, 卻會忘記掉原本所設定的正面及垂直角度, 所以 最後才會發展出先在植栽上立一根細長標竿, 有了這一動作可於換盆改植時左右上下前後多了一參考依據. ( 詳圖三. 四 )
圖三
圖四
步驟四 --以最不傷及盆鉢之方式把植栽取出--
當準備把盆器及植栽分開前, 需先判斷盆口內側有無內凹狀 (日本盆鉢較有此種情況 ), 有則需以刀剪利器在盆緣內側以垂直方向往下切, 且需確定是否有切到盆底, 確認完成該動作之後, 以拍打方式或以鑿子撥開盆器及土團, 使其兩者完全分開. 盆器如無內凹緣, 可以以雙手拍打盆器將兩者分離, ( 為方便作業, 可把盆器置於高約30公分之作業平台上, 把植栽以90度傾斜再施於拍盆動作, 盆器及植栽較容易分開, 這拍盆動作需注意工作平台和盆器間需有一毛毯隔著, 盆器較不易於拍打動作時破裂 ) ( 詳圖五)
( 圖五 )
步驟五 --整理及切除不必要的根群土團--
當把植栽及盆器分開後, 先判斷其五葉松植栽的大小再來決定土團根群到底需要多大, 大約留下新盆口徑的2/1到3/1即可, 除了水平方向的直徑外, 尚需注意到土團的上下厚度, 大約也是2/1到3/1.
而五葉松換盆改植土團根系的去留方式筆者整理出兩種方法, 第一種即是先用熊手或竹簽把外圍的根系整理出來後再剪除不要的範圍, 第二種方法也是筆者採行的, 即直接以剪刀剪除不要的範圍, 當然介質也是一併剪除, 為何筆者捨大多數人所使用之方式而就自己認定之方式呢? 其筆者曾經作過多次之實驗觀察, 即使用過熊手扒完所未剪除的細根置入盆中之後, 所扒過之根系也會因為有折傷過因而在短時間內呈現腐敗, 故! 筆者捨棄這一方式; 後者是以直接剪除的方式, 在換盆不久之後新根系即會冒出( 新芽發展至一半時根系會跟著開始生長 ),而兩者皆有人使用, 但筆者會選用後者. ( 詳圖六 )
圖六 先剪除旁邊不要之根系
步驟六 --將介質倒入盆內--
當舊有土團修整完成時, 接下來就是將植栽植入盆內; 但得先有一個步驟要進行, 即是將新介質倒入盆內約3/1滿, 之後再以輕輕倒入的方式, 使其新介質成金字塔型, 而這金字塔型只要植栽一放入盆內, 這尖塔狀會在充實土團底下各個凹陷處後被土團壓平, 這時後只需注意的是植栽頭蓄和盆口的高低差是否如預期, 植栽如過高; 只要把雙手壓注土團輕輕的左右來回旋轉, 同時再往下壓即可, 而植栽如果過低, 這時就必須要把植栽取出再填入所需土量成金字塔型後把植栽再行植入, 後 再觀察兩者高度差即可. ( 詳圖七 )
PS: 為讓五葉松濾水性更佳, 其介質需注意最底層3/1儘量以0.5到0.8之粗砂為佳; 而其餘以0.3到0.5之中粗砂為佳. 另外為何把介質倒成金字塔型呢? 其原因為為爭取更換介質之最高效率, 筆者往往會把土團的最下方整理成內凹型, 如果倒入3/1介質在盆中是平的, 那麼植栽土團植入的同時, 土團和新介質之間會產生一空隙, 而這一空隙在將來很有可能是小蝸牛及蛞蝓的小避風港( 窩 ).
圖七 介質倒成金字塔狀
步驟七 --以預留之鋁線固定植栽--
當我們把介質填入3/1後即可把預留好的兩條鋁線直接繞過土團呈90度交叉後稍微栓緊, ( 這時候需注意的是土團是否呈鬆軟狀態, 如是 建議先以橡膠墊先行套住鋁線, 如此可以防止鬆軟的土團介質耐不住鋁線的內壓而難以固定植栽 ) 而在栓緊鋁線的同時也需要注意固定在植栽上的小標竿, 是否如預期的垂直! 甚至可以把先固定好而未填滿介質的五葉松植栽置於一可平視之平臺, 端視其植栽的垂直及預定的正面角度是否如預期. ( 這步驟動作極為重要, 甚至可以返複進行幾次, 直到確認為止 )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