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為筆者收藏之山採五葉松, 推估山採下山至今應有三十年, 其節間縮短已達一定範圍!


 


 



 


幾天前又再次造訪和平松鶴一位五葉松素材培養業者, 其業者曾多次參加"台灣本土真柏絲雕教室"研習! 而該業者也位於自宅裡積極的栽培廣多數量的台灣五葉松露根素材, 在和他言談間討論到一個引發人們省思的議題, 該業者提及到他現今五葉松創作皆是由一些小三角型葉團去構成大一些的三角型, 再而構成一個單元枝的枝棚, 然後再由各個三角型枝棚構成一棵盆樹, 筆者聞後開心至極!  終於開始有人去在意台灣五葉松枝棚結構的組合邏輯了!


 


而這一議題雖可在言談間讓人一聽即懂, 但是在現實盆樹操作中要從何而開始呢?    從何而起呢! 筆者眼拙又能力單薄!  那就從筆者能觀察到的點切入吧!


 


欲從各個小葉團組合成一些些小三角型枝棚的前題是該五葉松必須要有很充足的短節間枝椏(俗稱內側芽充足), 所以筆者今天想談的是 "台灣五葉松極重要的節間縮短問題"    短節間的枝棚對五葉松創作有多麼重要呢? 它就像是當我們拿起畫筆在圖畫紙上作畫時才突然發現到工具盒裡的顏料應該有著十二個顏色; 卻驟減為三到四個顏色, 少了一半的顏色那原本應該很亮麗的色階圖層可能會因為顏料不夠因而讓整張圖畫紙少了些許的繽紛!  而五葉松的日常管理就是 "不斷的控制其節間的縮短" 五葉松盆栽入手之後如果沒有及時的適當縮短管理, 時間愈久松枝愈老那只是會距離短節間愈來愈遠罷了.


 


而台灣五葉松枝棚節間縮短的方法大致上筆者把它們分類成幾種:


 


一. 利用剪枝來逼退內側芽增生以達到分枝點的距離縮短; 此方法是運用春芽徒長到新葉展成至一半時留下一至二目新葉餘剪除, 此時五葉松樹體本身養份仍處於強盛狀態, 故還會有很多的餘力再從靠近內側的潛伏定芽萌生新長點, 新長點分化為新葉芽點後必須注意肥份的追施!


 


二. 運用前年秋末初冬略施重肥, 養壯樹勢後待其來春新葉芽展開至葉鞘脫落前也是留下一至二目新葉芽, 餘剪除後約十來日左右新葉芽點中間及較年輕枝椏間的潛伏定芽點會再分化成新芽點, 此時兩者可能會同時產生於同一枝條上, 這時一定要再次剪除較尾端的一個芽點, 讓舊枝條上的定芽點更能被動式的長出!


 


三. 盛夏新葉熟成展開葉鞘脫落後, 運用利剪疏剪老葉後, 讓陽光可直接照射到舊枝椏, 此時原有的潛伏定芽有可能會因為剪除老葉後的通風及陽光, 因而慢慢的分化長點, 只是如此作法為期較慢, 常常每年都有芽動但不會有新葉長出, 此時多水多肥的細心管理就非常之重要了! 


 


綜合以上方法施行兩到三次後枝棚內側仍無定芽萌生, 那節間的縮短剪定就應該告一段落了, 畢竟如無潛伏定芽潛藏於舊枝亞間, 那盡管再如何費盡苦心也應該是白費的, 而這時就應該檢討該素材是否有錯買的可能性; 或是考慮以其他方式去改變樹形枝棚的可能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zika18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